古筝网
古筝曲谱
  • 全部
  • 新闻
  • 视频
  • 论文
  • 专辑
  • 古筝曲
  • 演奏者
  • 古筝曲谱
  • 古筝商品

热门关键词:敦煌古筝鼎韵古筝宋心馨渔舟唱晚

TOP

关于高校师范专业古筝教学思路拓展问题的探讨
2011-11-09 21:30:18 来源: 作者: 【 】 浏览:933次 评论:0
分享到: 

摘要:
    随着社会群众文艺对筝的需求不断增加,筝文化近几年在国内掀起了阵阵高潮,不论从欣赏还是到演奏,很多人都愿意了解并走进古筝艺术。它不仅是一种乐器,同时又是一种文化。国内很多综合类高校的艺术专业相继开设了古筝专业课和选修课,对古筝教学的探讨和钻研是提高古筝教学的主要途径,加之筝演奏技巧不断革新、丰富,改革传统教学,拓展教学思路就显得更为重要,以此做到教学跟随时代“与时俱进”。

 

关键词:
    古筝教学;思路;拓展


    筝,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民族器乐的经典乐器之一,优美的音色,动听的旋律,典雅的风格使得它在中国从古到今的音乐文化长河中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流行千古,经久不衰。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因此而喜爱传统音乐。筝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受到了大众的欢迎,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近些年在社会上掀起了一波一波学习古筝的高潮,这样,培养古筝演奏和教学人才的任务就显得很重要,除了音乐专业院校外,许多师范类和综合类高校也开设了古筝专业课和选修课,提高古筝的教学质量除了从音乐专业院校着手以外,在高校师范专业的古筝教学上下功夫也是必须的。


    师范类专业的古筝教学是近些年才逐渐开设并增多的,所以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有待于更多的古筝教学工作者共同探讨和努力。师范类音乐专业一般分教育和表演两个专业,表演专业的学生招生数量较少,平均每个专业只招收几个学生,古筝教学是完全按照音乐专业院校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因此本文不涉及这一问题的论述。而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里一般会设置古筝选修课,学生数量较多,但是也会因为人数多造成教学质量无法与表演专业相比,而这部分学生又正好是走向社会对业余学生进行教学的主要群体,所以提高师范类音教专业学生古筝选修课的质量尤为关键,由此引发了笔者对这类专业古筝教学思路拓展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一、课程设置的拓展:
    师范类高校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能胜任在高等和中等学校、文艺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音乐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与音乐相关的其它工作。”这些培养目标还是主要以培养教学人才为主,所以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是以培养目标为宗旨而设置的。因此音教专业的学生若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学好每一门课,学生们都在为以后能做个合格、优秀的老师而努力学习,古筝课只是众多课程里的其中一门,因为开设的课程多,需要练习与实践的科目与此成正比,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练习古筝,古筝课的教学质量因此而受到限制。
    所以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途径就是拓展教学目的,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所改进,比如,可以在音教专业设置器乐、声乐主修,给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时间和机会,这样学生就保证了练琴时间,加之老师做到给表演专业的学生上课那样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和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
   

    二、教学内容的拓展:
    音乐专业的学生参加高考被录取时文化课分数偏低,综合素质较弱。而很多艺术门类不是只具备一定的技能、技巧就可以了,在练就“真枪实棒”的同时,仍然不能忽视综合的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这一点对于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
    筝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是古代中原本土乐器之一,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的历史与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富饶的大环境下生长壮大的,所有经典的传统筝曲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从某种程度上说,筝乐器和乐曲不仅仅是一门器乐种类,同时还是一种文化。所以,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介绍和讲解,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利于演奏教学中对学生技巧的培训和历练。
   

    筝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无论贵溪崖墓群或是绍兴306号墓出的筝,均说明战国早期的百越之地已有筝乐流行,而且浙江所在的越地可能也是筝的源头之一。”[1]关于筝的起源地问题,众多学者的说法皆各自有理,不属于本文论述范围,所以暂且不论。至少有一点毋庸置疑,筝起源和流传的时期在弹拨乐器中是比较早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民间十分流行,《战国策》中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2]主要盛行地区在当时的秦地:“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3]所以后代历来习惯称其为“秦筝”,这与筝的历史密切相关。除此之外,筝在唐代广泛流行,除了在民间使用外,宫廷音乐也大量用到筝,这在相关文献里和唐诗里均有记载。
   

    诸如此类的关于筝的历史文化知识是所有弹筝的人应该熟悉的,所以在教学中应适当涉及关于文化背景的讲解和介绍,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让学生在弹筝的同时了解筝文化悠久的历史。
   

    除了介绍筝的历史以外,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民间音乐文化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很多传统筝曲都来自于民间音乐、植根于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并适当接触一些民间音乐有助于提高她们的演奏水平。如弹河南筝曲时,详细地介绍河南筝乐与河南大调曲子和河南曲剧的密切关系,“大调曲子是流传于开封、洛阳和南阳等地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筝本来是其主要伴奏乐器之一,后来常常将大调曲子的音调旋律用筝独立演奏,渐渐发展变化成为独立的古筝小曲,这些被称为唱腔牌子曲的传统筝曲大多沿用原来的曲名,如《山坡羊》、《银纽丝》等,它们的结构精致短小,情绪轻快活泼,地方风格浓郁。”[4]也有一些小曲来源于河南曲剧的唱腔曲牌。其中,板头曲是河南筝派传统乐曲的另一大类,它源于大调曲子演唱开场前的前奏曲,是为调节、渲染气氛而奏的纯器乐曲,板头曲的结构较工整对称,旋律进行有较强的程式性,筝曲中的“中州古调”大部分都属这类作品。河南筝曲的演奏技法与它具备着这些地方音乐特点是分不开的,其中的短摇、左手揉、吟、颤等“以韵补声”的技法均贴切而恰当的体现河南筝乐与河南地方民间音乐的密切关系,皆是为表现这种乐曲风格而服务的。
   

    在讲解的同时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用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相关的河南民间音乐,这样无论从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知,都可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在欣赏了乐曲以后学生在弹奏时会注重对其风格特色的模仿。
   

    除了河南筝,山东筝曲、潮州筝曲等传统筝曲和现代创作的曲目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对教授传统筝曲有很大的帮助,收效明显。
   

    三、教学方式的拓展:
    传统的古筝教学侧重于演奏技法和技巧,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解为主,这种教学无形中给学生养成了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所以在教学中适当注意采用师生互动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教授新的技巧之前,可以布置学生预习,收集视频资料、论文或演奏家心得等文章了解该技巧的基本演奏方法,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用语言介绍自己对该技巧的理解,然后老师做补充,教弹。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技巧的理解,促进她们更好的掌握新知识。
   

    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辅导。教师定期开设辅导课,学生可以在熟悉的乐曲中选择一些有特点的曲目进行模拟教学,老师就教学方法进行点评,以此教会学生如何教学。一个优秀的老师不但要自己弹的好,更为主要的是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点是衡量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最基本的标准。
   

    四、小结:
    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并总结出了以上几点古筝教学思路拓展的问题,已经将这些思路用教学实践,效果明显,深受学生的欢迎和领导的好评。关于教学方面更多的经验,还期望向前辈讨教,与同行商榷,目的是更好的将这些方法用于教学,以此促进教学,提高质量,为培养更多新世纪的古筝教学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盛秧 《浙派筝的渊源、特色和演奏技法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2】刘向 《战国策》【M】中华书局 1985年版.


    【3】司马迁 《史记·李斯列传》【M】中华书局 1963年6月版.


    【4】周耘 《古筝音乐》【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Tags: 责任编辑:admi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 
上一篇初学古筝买什么样的古筝好? 下一篇名扬世界的古筝大师罗九香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古筝课程

手机打开微信扫描 古筝网微信公众号